芒種與皮膚:中醫角度的皮膚護理

健康 1 2025-06-21

芒種中醫

芒種時節常見的皮膚問題

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,此時氣溫升高、濕度增加,皮膚問題也隨之增多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每年芒種前後,因皮膚問題就診的人數會增加約20%。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濕疹、痱子和皮膚瘙癢。濕疹多發於四肢彎曲處,表現為紅腫、脫皮和劇烈瘙癢;痱子則是由於汗腺堵塞,形成細小的紅色丘疹,多見於頸部、胸背等易出汗部位。

此外,芒種時節的紫外線強度也達到高峰。香港天文台的數據顯示,芒種期間的紫外線指數常處於「極高」水平(8-10級),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容易導致皮膚曬傷、老化,甚至增加皮膚癌的風險。因此,芒種時節的皮膚護理需特別注意防曬和保濕。

中醫對芒種皮膚問題的認識

中醫認為,芒種時節的皮膚問題多與「濕熱蘊積」和「血熱血燥」有關。夏季陽氣旺盛,人體新陳代謝加快,若飲食不節或作息不當,容易導致濕熱內生。濕熱蘊積於皮膚,則會引發濕疹、痱子等問題;血熱則表現為皮膚紅腫、發熱,血燥則會導致皮膚乾燥、脫屑。
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夏氣通於心,心主血脈。」芒種時節,心火旺盛,若血熱上行,容易在面部、頸部等部位出現痤瘡或紅疹。中醫治療這類問題時,常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潤燥為原則,結合內服外用的方法調理。

皮膚護理建議

芒種時節的皮膚護理需注重清潔、保濕和防曬。清潔方面,建議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,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皮膚屏障受損。香港皮膚科醫生建議,每日洗臉次數不宜超過兩次,水溫應控制在30°C左右。

保濕產品應選擇清爽型,避免油膩質地加重皮膚負擔。含有玻尿酸、蘆薈等成分的保濕產品是不錯的選擇。防曬則建議以物理防曬為主,如戴帽子、穿長袖衣物,並輔以化學防曬霜。香港消委會的測試顯示,SPF30以上的防曬霜能有效阻擋85%以上的紫外線。 濕熱疹

中藥調理

中醫在芒種時節常用以下中藥調理皮膚問題:

  • 薏苡仁:利水消腫,清熱排膿,適合濕熱型皮膚問題。
  • 茯苓:健脾利濕,改善因脾虛導致的皮膚瘙癢。
  • 赤芍:清熱涼血,適用於血熱引起的痤瘡或紅疹。
  • 生地:滋陰潤燥,適合血燥型皮膚乾燥。

這些中藥可內服,也可外用。例如,將薏苡仁和茯苓煮水後敷臉,能緩解濕疹症狀;赤芍和生地則可煎湯飲用,清熱涼血。

飲食調養

芒種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,多吃蔬菜水果,如冬瓜、黃瓜、西瓜等,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維生素,有助於清熱解毒。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,每日至少攝取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,以補充抗氧化物質。

同時,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等,這類食物容易加重血熱症狀。此外,油炸食品和甜食也應少吃,以免助長濕熱。中醫認為,適當飲用綠豆湯或菊花茶,能有效清熱解暑,對皮膚健康大有裨益。 夜晚出風癩中醫

芒種中醫的皮膚護理理念強調「內外兼治」,通過飲食、中藥和生活習慣的調整,幫助皮膚適應季節變化,保持健康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