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者助聽器選購指南:了解不同種類與功能,找到最適合的選擇

健康 0 2025-06-14

老人家助聽器,長者助聽器

助聽器對長者的重要性

隨著年齡增長,聽力衰退是許多長者面臨的共同問題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數據,65歲以上的長者中,約有30%至40%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。老人家助聽器不僅能幫助長者重新聽見清晰的世界,更能從多方面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。

首先,使用長者助聽器能有效提升日常溝通能力。許多長者因為聽力問題逐漸減少社交活動,導致孤立感增加。合適的助聽器可以讓他們重新參與家庭聚會、社區活動,維持心理健康。其次,研究顯示及時使用助聽器能減緩聽力衰退的速度。聽覺系統遵循"用進廢退"的原則,適當的聲音刺激有助於維持聽覺神經的功能。

更重要的是,近年研究發現聽力損失與認知功能下降有密切關聯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長期追蹤研究指出,未經治療的聽力損失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達24%。因此,為家中長輩選擇合適的老人家助聽器,不僅是改善聽力的問題,更是對整體健康的投資。

助聽器種類介紹

耳掛型 (BTE)

耳掛型助聽器是最常見的長者助聽器類型之一,特別適合中度至重度聽力損失的長者。其主要特點是主機掛在耳廓後方,通過一根導管連接耳模置於耳道內。這種設計讓BTE助聽器具有較大的功率輸出,能滿足多數聽力受損長者的需求。

BTE助聽器的優點包括:

  • 操作簡單:按鈕較大,適合手指靈活度較低的長者
  • 維護方便:耳模可單獨清潔,電池更換容易
  • 耐用性高:結構堅固,較少出現機械故障

不過,BTE助聽器也有其局限性。由於體積較大,佩戴時較為明顯,可能影響部分重視外觀的長者使用意願。此外,在戴眼鏡或口罩時可能會有相互干擾的情況。

耳內型 (ITE)

耳內型助聽器是根據使用者耳道形狀定制的老人家助聽器,完全置於耳甲腔內。相較於BTE,ITE在外觀上更為隱蔽,適合對美觀有較高要求的長者。

ITE助聽器的收音效果通常優於BTE,因為麥克風位置更接近耳道入口,能更自然地收集聲音。然而,這種設計也帶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:

  • 清潔較困難:耳垢容易積聚在助聽器內部
  • 電池壽命短:由於體積小,使用較小的電池,需更頻繁更換
  • 不適合耳道狹窄者:部分長者可能因耳道形狀無法使用

香港聽力學會有研究指出,ITE助聽器在安靜環境下的語音辨識度平均比BTE高15%,但在嘈雜環境中表現差異不大。

如何選擇合適的助聽器

為長者選擇助聽器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過程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進行專業的聽力檢查。香港各大醫院及聽力中心都提供標準化的聽力測試,能準確評估長者的聽力損失程度與類型。

聽力檢查後,應諮詢專業聽力師的建議。根據香港聽力學會的數據,經過專業驗配的老人家助聽器使用滿意度高達85%,而未經專業指導自行購買的助聽器滿意度僅有35%。聽力師會根據檢查結果,推薦適合的助聽器類型和功率。

選擇長者助聽器時還需考慮長者的生活習慣:

生活型態 推薦類型
社交活動頻繁 具備方向性麥克風的RIC或BTE
常處於潮濕環境 防水性能佳的BTE
重視外觀 CIC或微型ITE

最後,一定要安排試戴體驗。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建議,購買助聽器前至少應試戴3種不同型號,每種試用時間不少於1週,才能真正了解哪種最適合。

助聽器的保養與維護

良好的保養習慣能顯著延長老人家助聽器的使用壽命。根據香港聽力器材維修中心的統計,妥善保養的助聽器平均可使用5-7年,而缺乏保養的可能2-3年就需要更換。

日常保養應包括以下重點:

  • 每晚清潔:使用專用工具清除耳垢,避免堵塞
  • 定期更換電池:發現音量減弱時立即更換,避免漏液損壞機件
  • 防潮處理:香港氣候潮濕,建議每晚將助聽器放入乾燥盒
  • 避免高溫:不要將助聽器放在陽光直射處或車內

此外,每3-6個月應回聽力中心進行專業檢查。聽力師會檢測助聽器的性能是否正常,並根據長者聽力變化調整設定。香港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提供免費的助聽器基本檢查,值得善加利用。

選擇助聽器,改善長者生活品質

為長者選擇合適的助聽器是一個需要耐心與專業指導的過程。從了解不同類型的特點,到考慮個人需求,再到後續的保養維護,每個環節都關係到最終的使用效果。

值得強調的是,助聽器不是"一買永逸"的產品。隨著年齡增長,長者的聽力可能繼續變化,需要定期重新評估和調整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調查顯示,持續使用並適時更新助聽器的長者,其生活滿意度比不使用或間斷使用者高出40%。

最後提醒,選購長者助聽器時切勿只考慮價格因素。香港消委會接獲的投訴案例中,約有30%是因為貪圖便宜購買不適合的助聽器導致。投資一款合適的老人家助聽器,實際上是投資長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