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部位的抽組織化驗:深入了解與注意事項
肺部抽組織化驗
肺部抽組織化驗(英文:Lung Biopsy)是一種通過獲取肺部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的醫療程序,主要用於診斷肺部腫瘤、感染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肺部疾病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,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00例,因此肺部抽組織化驗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。
適應症
肺部抽組織化驗通常適用於以下情況: 抽組織化驗時間
- 影像學檢查(如X光、CT)發現肺部有不明腫塊或結節。
- 懷疑肺部感染(如結核病)且常規檢查無法確診。
- 評估肺部疾病的嚴重程度或治療效果。
方法
肺部抽組織化驗的主要方法包括:
- 經皮穿刺:在影像引導下,通過皮膚插入細針抽取組織樣本。此方法適用於靠近胸壁的病灶。
- 支氣管鏡:通過氣管插入內窺鏡,直接觀察並獲取肺部深處的組織樣本。
注意事項
進行肺部抽組織化驗前後需注意以下事項:
- 術前準備:患者需停止服用抗凝血劑(如阿司匹林)至少一週,以減少出血風險。
- 術後護理:密切觀察呼吸狀況,若出現氣胸(肺部漏氣)或持續咳血,需立即就醫。
- 抽組織化驗時間:通常需30分鐘至1小時,具體時間取決於病灶位置和檢查方法。
肝臟抽組織化驗
肝臟抽組織化驗(英文:Liver Biopsy)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手段,尤其對於肝炎、肝硬化或肝腫瘤患者。根據香港肝癌基金會的數據,肝癌在香港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三,因此早期診斷至關重要。
適應症
肝臟抽組織化驗適用於以下情況: 抽組織化驗英文
- 肝功能異常且原因不明。
- 懷疑肝硬化或肝纖維化。
- 評估肝腫瘤的性質(良性或惡性)。
方法
常見的肝臟抽組織化驗方法包括:
- 經皮穿刺:在超聲波或CT引導下,從右側肋骨間插入細針抽取組織。
- 腹腔鏡:通過微創手術直接獲取肝臟組織,適用於需要更大樣本的情況。
注意事項
肝臟抽組織化驗的風險較高,需特別注意:
- 術前檢查:必須評估凝血功能,避免術後大出血。
- 術後觀察:患者需臥床休息6-8小時,監測血壓和脈搏,留意腹部疼痛或出血徵兆。
- 抽組織化驗時間:通常為15-30分鐘,但術後觀察時間較長。
腎臟抽組織化驗
腎臟抽組織化驗(英文:Kidney Biopsy)主要用於診斷腎炎、腎病綜合徵或其他腎臟疾病。香港腎科學會的數據顯示,慢性腎病影響約10%的成年人,因此腎臟檢查的需求日益增加。
適應症
腎臟抽組織化驗通常適用於:
- 持續性蛋白尿或血尿。
- 腎功能快速惡化且原因不明。
- 評估腎移植後的排斥反應。
方法
腎臟抽組織化驗主要通過經皮穿刺進行,在超聲波引導下從背部插入細針獲取組織樣本。
注意事項
腎臟抽組織化驗的特殊注意事項包括:
- 術前控制血壓:高血壓患者需先穩定血壓,以減少出血風險。
- 術後護理:患者需臥床24小時,觀察尿液顏色(血尿可能持續1-2天)。
- 抽組織化驗英文:在國際醫療文獻中常稱為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。
骨髓抽組織化驗
骨髓抽組織化驗(英文:Bone Marrow Biopsy)是診斷血液疾病(如白血病、淋巴瘤)的關鍵檢查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,每年約有1000例新增白血病病例。
適應症
骨髓抽組織化驗適用於:
- 不明原因的貧血、血小板減少或白血球異常。
- 懷疑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或骨髓纖維化。
- 評估癌症是否轉移至骨髓。
方法
骨髓抽組織化驗通常從髂骨(骨盆後側)穿刺獲取樣本,局部麻醉後使用特殊針具抽取骨髓液和組織。
注意事項
骨髓抽組織化驗的特殊注意事項包括:
- 術後感染風險: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潔,若出現發燒或紅腫需及時就醫。
- 疼痛管理:術後可能有輕微疼痛,可服用止痛藥緩解。
- 抽組織化驗時間:通常為20-30分鐘,但準備和麻醉時間可能延長至1小時。
其他部位的抽組織化驗
除了上述常見部位,抽組織化驗還廣泛應用於乳房、甲狀腺、淋巴結等部位的診斷。
乳房抽組織化驗
用於評估乳房腫塊性質(如乳癌),方法包括細針穿刺或真空輔助切片。香港乳癌基金會指出,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,每年新增病例超過4000例。
甲狀腺抽組織化驗
通過細針穿刺檢查甲狀腺結節,香港內分泌學會的數據顯示,約5%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。
特殊注意事項
- 不同部位的抽組織化驗需根據解剖特點調整方法,例如淋巴結化驗可能需配合超聲波定位。
- 術前需充分溝通,了解抽組織化驗英文術語(如Fine Needle Aspiration)以利國際醫療交流。